在工业设备采购中,钢格板似乎是一种普通的建筑材料,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。今天,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。一家制造公司最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,因为他购买了低价的假冒伪劣钢格板。
事件经过
2022年3月,华东某汽车零部件厂进行车间改造。出于成本考虑,采购部选择了比平均市场价格低35%的
钢格板供应商。供应商承诺“质量合格”,但未能提供完整的检验报告。
安装应用6个月后,问题开始出现:
镀锌层大规模脱落,生锈
焊接位置干裂,部分变形4肠尘
员工走路时有明显的摇晃感
事故损失
工厂被迫停止使用并更换所有
钢格板,直接经济损失包括:
拆迁费用:18万元
购买新板:65万元
停工损失:42万元
人力支出:12万元
总共超过137万元,远远超过当时节省的采购成本。
问题分析
检测后发现:
材料不达标:扁钢的具体厚度比标准薄0.8尘尘
工艺缺点:焊接采用手工焊接,强度不足
防腐偷工:
镀锌层厚度仅355μ尘(规范应≥70μ尘)
尺寸偏差:8尘尘/对角偏差尘(规范应≤3尘尘)
经验教训
低价陷套:过度追求低价往往意味着质量妥协
资质验证:一定要检查供应商的生产资质和检验报告
样品检测:大批量采购前一定要进行样品检验
专业检查:关键物资采购应有技术人员参与
改进措施
工厂现建立了严格的采购制度:
创建合格供应商名单
实行"技术购买“双审批”
硬性要求到货检验
保存完整的购置凭证
专业建议
选择专注
钢格板生产5年以上的厂家
需要提供第叁方检测报告
重点检查焊缝和
镀锌质量
合理评价全生命周期成本成本